Table of Contents
近日因為臉書一些推波文章,才知道可怕的演藝界變態事件又有了一些新聞。一方面希望媒體不要將時間花在分享這些照片與跟拍之上之外,又覺得或許這種分享才可以提醒大家不能姑息一些行為,同時可以一直提醒大家思考什麼是對與錯。同時因為產後抵抗力低下的關係,身體最近出現狀況的同時,剛好遇到醫師分享親吻病為何會嚴重影響新生兒。隨著瑣碎時間東查西湊想到的一些事情之下,發現這是一個自己真的很在意的話題,所以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為什麼嬰兒期就要開始建立身體界線?
嬰幼兒雖然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意願,但透過日常互動,父母與照顧者可以幫助孩子逐漸理解「身體自主權」,這不只是性別平等教育的一部分,更是保護孩子免受不當親密接觸的重要基礎。我們在睦的托嬰聯絡簿還有相簿中,都有發現即使是兩歲以下的幼兒,學校也有安排相關的教育與課程,身為家長的我們更是應該將這個觀念納入生活互動,同時在孩子還不理解時連貫校內與家中生活的一致性。
嬰幼兒期如何建立健康的身體界線?
自從有了孩子之後,每次非自主又再次看到相關新聞,不免都會開始頭痛我們要怎麼做比較好。關於相關文章其實網路不多,但是嬰幼兒時期因為溝通能力有限,以下整理了一些不同專欄與文章建議的方法,讓嬰幼兒可以開始習慣。其中關於選擇適當的玩具與故事書也是學校正在進行的方式,不過前陣子在照片中發現老師可能為了具象化角色讓小孩子更融入教學,有照片顯示扮演大野狼以教育小孩子學會拒絕等等行為,現在還在思考若是像我們家小朋友一開始因為角色安排或是道具讓她有所排斥,是不是又會是反效果呢?可見每個家庭與小孩因為氣質不同,若是真的有心想要開始納入這些教導,還需要一點時間找到方法。
方法 | 具體做法 |
---|---|
尊重嬰兒的身體反應 | 觀察孩子的肢體語言,如不願被擁抱或親吻時,不強迫接觸 |
使用口語與手勢強化概念 | 換尿布或洗澡時,清楚告知「媽媽/爸爸幫你擦屁屁了」 |
避免強迫與他人親密互動 | 不強迫孩子擁抱或親吻親友,可改以擊掌、揮手取代 |
鼓勵表達不適 | 若孩子對於互動表現出抗拒,如推開手、皺眉,可回應「你不喜歡對嗎?我知道了」 |
選擇適當的玩具與故事書 | 選擇強調個人界線、身體自主權的繪本 |
家長該如何應對長輩或親友對嬰幼兒的親密動作?
有時長輩或親友可能會不理解,認為「親一下沒關係」、「抱一下沒關係」。然而現在往往我們都開始學習到,誠如上述教育建立身體界線的重點,若是幼兒出現抗拒,此時我們應該是鼓勵他們可以安心的表達自己的不適,同時更重要是避免他們在面對其他長輩與親友時,被強迫需要接受長輩的「沒關係」。以下是網路上看到可能可以建議家長應對的方式:
- 「我們在教孩子學習尊重自己的身體喔!」(強調正向教育)
- 「他現在比較害羞,等他願意時再跟你打招呼!」(尊重孩子的步調)
- 「我們家習慣用擊掌或微笑表達喜歡!」(提供替代方式)
然而更強烈的是,前陣子划文章看到亂親吻孩童造成的結果可能特別嚴重,對於接吻病才剛有印象,近期自己身體生病,剛好與皮膚科醫生聊到各種對新生兒有影響的病毒時,才連貫起來。所謂「接吻病(kissing disease)是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的俗稱,一種叫做Epstein-Barr virus(EB病毒)的病毒感染,這種病毒會在鼻咽部附近終生潛伏,所以口水中常可見到它們的蹤跡。(來源:台大健康電子報)有時候熱情的家人親友不只是會親吻新生兒,也有可能在照護時咀嚼食物餵食給小孩食用,由於嬰幼兒免疫系統尚未建立完全,連父母我們本身都應該提醒自己,尊重孩子的身體建立界線之外,也是在避免病毒的傳播。其他像是親友恣意捏臉、逗弄小孩,也有可能因為沒有適當清潔傳染不知明的病毒,或許趁著防疫理由做個過度敏感的家長,也好過孩子心理有所不適不知道如何表達兒扭捏來的簡單。
如何延續這種教育到幼兒期?

隨著孩子成長,父母可以進一步透過角色扮演、故事討論、實際情境來加強身體界線教育,例如:
- 教導「穿泳衣的時候,衣服蓋住的地方,不應該隨意被碰觸」
- 讓孩子學會說「不可以」「這樣我不喜歡」來表達拒絕
- 討論公共場合的界線,如「不能隨便碰別人身體」,教育孩子同時尊重他人的界線
結語
性平教育話題在各種年齡層或是各種平台都有討論,也有許多專家分享各種文章。不該等到孩子懂事才開始,而是從嬰兒期就能透過日常互動逐步建立觀念。當孩子知道自己的身體是自己的,他們長大後也更能保護自己,避免遭受不當親密接觸。近日因為黃子佼新聞又再次登上熱搜,不只是因為前面在2023年6月台灣「Metoo」風暴中,遭控強吻17歲少女、誘拍裸上身照,然後直播大崩潰;最讓我覺得噁心的是後續所謂涉嫌在「創意私房」購買大量未成年性影像,最近新聞更指出影片中年紀最小才10歲。這整個事件後續更多延伸性的觀念與想法都值得我們探討,包括什麼人才會繼續支持他要他加油、什麼人竟然覺得他太太不知者無罪、什麼人才會接受他復出,我們的社會究竟是多扭曲才會無所謂這樣的存在?
寫到此,覺得最悲哀的就是,他的女兒明明也才這麼小,上述這些看似每位家長都在意的教育與觀念,他與孟耿如要如何為女兒建立正確的觀念?更可怕的是,他自己怎麼面對自己女兒?如此細思極恐的話題就不敢往下探討。然而不管法律還存不存在,他除了最應該與受害者道歉並接受制裁之外,我認為他更應該接受妥善的心理治療與管制,這或許是對自己女兒最負責任的一項行為。
話鋒一轉忍不住在結語納入近期最噁心的新聞,但畢竟這是此時此刻社會上發生的一件讓我很在意的事,值得被記錄。
- 外部連結:黃子佼的狡辯
- 延伸閱讀:│產後│彌月蛋糕也可以送出社會意義嗎?